2024-06-18 23:43:03 | 蜕变培训网
我们先看一下几个高考选科最常见的误区,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
很多高中生可以为了总分提高六七分而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在填志愿时,仅仅根据自己对某个专业的想象,或自以为是兴趣的“兴趣”,匆匆填完志愿,更有甚者让家长或亲戚全权决定。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本末倒置。
其实,在真正关键、根本的事情上,选科本应该分配更多的重视。
填志愿之前,是选科。
最常见的情况是:大多数人在高一起初学九科的时候,偶尔会想一想、和朋友聊一聊大致的意向,却从未严肃地考虑过,或者说,没有以“一定要导出一个结果”为目标。
到了选科的前夕,可能会看下学校的通知(基本上是文件原文),以及附带的一些所谓的选科方法,最后和家长讨论一下,便决定了。
那这些所谓的选科方法是怎样的呢?
“一定不能选专业覆盖率太低的科目!”
“千万不要选全理或全文!”
等等一类的选科误区。
提出这些选科方式的人,本身对于高考选科就不了解,其建议行为甚至可以称之为不负责任的惑众。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选科常见的误区,针对性提出正确的选科建议。
第一个选科误区,以“专业覆盖率”作为衡量科目的标准。
因为专业覆盖率高,大部分学生直接首选物理,即使自己并不擅长物理这门课程。
可能有人会问:“这有什么问题呢?选科就是要尽可能扩大自己选择的范围,当然是选择专业覆盖广的科目啊。”
物理科目专业覆盖率确实较大,因为我们所认为的‘物理专业覆盖率=(仅物理专业+物理历史皆可)/全部*100%’。
那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历史专业覆盖率低呢,因为大多数人认为的‘历史专业覆盖率=仅历史专业/全部*100%’,直接忽略了‘物理历史皆可’的专业覆盖率。
但其实上‘物理历史皆可’的专业覆盖率并不低。
这也导致了多数人即使知道自己不擅长学习物理,但仍会选择物理的原因。
当然我不是建议同学们不要选物理,而是希望同学们在选科时不要单纯地以“专业覆盖率”作为衡量科目的标准。
如果你对物理真的不擅长,那就不要选物理,选历史,再选择其它理科类学科扩大专业覆盖率就可以。
同时,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专业”。
我们都知道,高考改革后,专业对选科是有要求的。
但是,你对专业了解吗?你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吗?
有—个基本事实是:我们只会被一个专业录取。
所以,结合正常的逻辑,真正的判断标准是:
“我需要知道我想读什么专业,适合哪个专业,我的选科组合,能否使我选到想读的专业。”
就可以了。
问自己这个问题。
以自己的目标专业为导向,提前了解志愿填报、专业测评,而不是把现阶段的任务留给高考后填志愿的自己,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拖延。
剩下科目的选择方法,会在后面提到。
然而,你已经可以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判断标准是自然状态下原本就合理的,但它默认了一个前提:
“我清楚自己要选什么专业。”
很多人不清楚他们要选什么专业。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中产阶级及以下的家庭没有资源和科学的言传身教为他们的孩子提供足够的“尝试,然后试错”的机会和体验、开拓的视野和格局,以及经济支持。
但不要忘了,信息时代,获取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易如反掌,通过不断的信息查询,专业的志愿测评,不断地深入、了解。即使你还不能切身实际的体验某个专业,但是对自己、对专业也能够有足够的认识。
这时,你会听到一个声音:“呵,有必要吗?天天看这些,最近考试成绩怎么样啊?”
不仅有必要,而且是非常必要,非做不可。虽然不恰当,但有一句简单的话是,坐井观天。
很多人因为没有关注新的视野,新的知识,而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
主动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不仅与实干精神不矛盾,还对其有促进作用。规划过未来和没有规划过未来的两种人生,差别显而易见。
其实,这种声音之所以会出现,就在于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把“规划”落实成“空想”,最后把实际上自己空想的无效性,自以为是地,当作是规划的结果,非常滑稽地否定了规划的效果。
似乎一提到“规划”,有人就已经在脑海中想象出了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看这看那想来想去的人。
恰恰相反。实际上,当我们需要做选择时,借助外界工具(信息查询、志愿测评等)往往往往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做好规划,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
这是最荒唐的地方。
比如某些所谓的选科方法,把各个学科能选什么专业列出很多。地理下面就写着地质学、测绘之类,历史下面就考古、文物等等,政治下面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
这种资料把学生误导到一个错误的方向上。
比如我选历政地,就会听到“地理?你要学城市规划什么的吗?”“政治?你要考公?你要从政?”
甚至有人会这样想:“我对化学/生物很感兴趣,我以后就选化工/生命科学吧。”很多人就是这样挖坑自己跳的。
而这里,就引出了我们选科真正方法的第二步。
在“确保自己的专业可以选到”这个要求符合后,剩下的就非常简单了:
选分得分高的,并且有把握拿分的。
其实,第二步也只是看上去简单。
你已经可以发现,它也默认了一个前提:
“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自己在某个科目上的分数。”
实际上,其内涵是:选分高的,不是过去分高的,也不是当下分高的,而是高考时高分概率最大的科目。这同时也涉及到成绩的稳定性。
选分高的,不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
恰恰相反,选科这件事,和兴趣没有直接关系,擅长而不感兴趣的情况是存在的;而是与你要选的专业,以及你在选完这个专业要求的学科后,剩下科目高考取得高分的概率有关。
而要选的专业,不单单是由你对某个基础学科的兴趣决定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第四个误区:认为选全文或全理科目,就浪费了高考改革政策/可替代性强/没有人文素养。
有这种想法的纯粹是无稽之谈。
其实这个政策本质上也就是为有文理混选需求的考生服务的,千万不要反倒被可选择的多样性迷惑和限制了自己的本意。
试想一下,如果有个高中生想学医,于是选了物理和化学。TA生物分数比地理和政治高,最后的组合是物化生。这时TA听到了诸如“你这不是浪费了高考改革政策嘛?”“你就这么喜欢理工科吗?”“未来的理工男/理工女预定咯”“综合发展也很重要啊”这类无稽之谈的话语....
至于认为文科知识可被替代性强,而劝他人选理科的,其实根本不了解人文社科,并且将知识的可替代性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
第五个误区:许多高中生会和家长、亲戚交流“选什么科、选什么专业”,并将其意见看得无比“高上”。
和他们交流是没错的,但很多人没弄清楚应该交流什么内容。
如果出现了需要跟家长交流的情况,那只能是:
“规划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就业情况不理想。所以为了“就业前途”,我还是选个好就业的专业吧。”
现在是什么时代?信息时代!这个社会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在现在看来好就业的专业,在未来的几年里未必如此。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
以上几个,是当下家长和学生最容易犯的选科误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选科误区,做好选科规划呢?
其实我在上面已经提出了建议。
专业的志愿测评+互联网信息查询
两者缺一不可!
首先通过专业志愿测评,提前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与专业倾向。
每个人在面对升学志愿报考时,在专业、职业兴趣和适合的工作领域等方面,一般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就读专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专业兴趣的专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愉快地在该专业学习、钻研。
寸辛升学志愿报考测验可以我们做好自我兴趣的有效评估,从而成功地进行学科志愿选择,从整体上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测验从适应个性特征的角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最适合就读的专业,提高高考专业志愿填报、高中选科的目的性、提前规划职业生涯,从而让学生得到最适宜的活动情境并给予最大的能力投入。
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由多学科专家参与,基于大量数据的人工智能挖掘和分析修订而成的高中生志愿测评,主要从你的高考分数出发,结合你的性格特点与职业倾向性,为你推荐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一份好的志愿测评在测验结束后,会给你一份专业测验报告,你也可以从报告中看出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以及几个理想专业选择。
在得到了你的专业测评结果时,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查询,全面深入地去了解这些专业!
在对这些专业深入了解后,我们才能确定自己的所要选的专业。
然后再根据专业要求进一步确认自己的选科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的志愿测评+互联网信息查询’两者缺一不可的原因。
新高考“3+1+2”模式下,选科直接关系到将来大学的专业,如果偏向于记忆型的女生,可以选择历史;如果偏向于计算和逻辑思维方面,可以选择物理。
新高考“3+1+2”模式也就是语数外+历史/物理+地理生物化学政治的选科模式,这样的组合一共有12种组合,下面我为大家推荐几种适合女生的组合,供大家参考。
1、历史+化学+生物
这个组合将难度较大的物理科目取消,适合于想学理科但物理不行的女生,有化学+生物两科在里面,大大提高了医学类、生物科学类、药学等相关专业覆盖率。
2、物理+地理+政治
这三门科目也是一个偏理科的组合,需要背诵的科目只有政治,而政治又是大学考研必考科目,经过三年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该组合因为有物理在,基本上大部分的理科专业都能选报,值得推荐。
3、物理+生物+地理
这个组合是一个偏理科的组合,地理被誉为文科中的“理科”,而且生物和地理比较容易赋分,适合倾向理科的同学。有物理科目的加入,使得该组合能报专业覆盖率在87.9%以上,也是选科人数较多的一项。
1、物理: 物理学科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对现在和将来的理科学习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2、 历史: 纯文科的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较简单。
3、生物: 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
4、 化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这个学科是有助于考生的发散思维,是我们在今后繁杂工作能分析解决问题。
5、地理: 地理科目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考题客观但答案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
6、 政治: 政治学科记忆内容多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也正因为此,它每年试题变化大,所学内容可能和要考的内容就会有差距,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没有,所以得高分不容易,分数浮动可能会较大。
新高考选科让考生的选择权变大,也可以提早锻炼学生规划学科的意识。虽说学科之间的选择性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选专业首先还是要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和兴趣爱好。明确了职业方向,就可以很快找到对应的专业,进而确定最后要报考的选考科目。比如,如果将来想从事电子、机械类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就必须选考物理。如果将来选择医药、化工等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必须选考化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一般情况下,根据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在选科科目里最起码能确定一科科目。下面整理了2020新高考选科对应专业,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1.物理学科可选专业:土木工程,机械类,力学类,水利类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方向),交通运输类(轮机工程方向),天文学,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需要学习力学与程序语言),医学技术类(医学影像技术方向),能源类(也需要学习力学与电学),化工与制药类 ,核工程类
2.化学学科可选专业:材料类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生物科学类专业(生物化学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乳品工程等方向),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动物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医学技术类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与医学检验技术方向),地质学类专业(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方向),矿业类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与矿物资源工程方向),化学类专业,化工与制药类专业
3.生物学科可选专业:哲学类专业(伦理学专业——应用伦理学方向),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环境生态工程,资源环境科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经济学类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建筑类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基础医学类专业,医学技术类专业(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生物科学类专业,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历史学类专业(考古学专业——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制药),动物生产类专业,动物医学类,药学类专业,临床医学类专业,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工程),林业工程类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植物生产类专业
4.历史学科可选专业:哲学类,教育学类(人文教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学类(人类学专业),历史学类(考古学专业),民族学类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历史学类(文物保护技术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艺术学理论类,教育学类(艺术教育专业),建筑类(城乡规划)
5.政治学科可选专业:经济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类专业,财政学类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治学类专业(国际政治,外交学),新闻传播类专业(传播学专业),教育学类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哲学类专业,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政治学类专业,法学类专业
6.地理学科可选专业:社会学类专业(社会学专业),民族学类专业,教育学类专业(科学教育专业),天文学类专业,地理科学类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测绘类专业,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筑类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大气科学类专业(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科学类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海洋科学类专业,海洋工程类专业,地质学类专业(地质学专业),地质学类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地质学类专业(古生物学专业),水利类专业,地质类专业,矿业类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林学类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
根据职业方向确定好了选考的1科科目,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寻找这科科目的搭配科目。下面整理了选科6选3的20种组合模式,供大家参考。
说到组合,要选出一个自己喜欢,又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组合,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选择的组合类型很多,下面就说一下大家在选科的时候尽量避免的几种组合。
1、纯文科组合(历史+政治+地理)
如果你选择的是纯文科的组合,虽说报考的人数少,相对来说竞争也小。但是纯文科的组合涉及到专业选择上面就会很受局限。
很多高校专业和学院的要求在选科方面必须要搭一门理科,所以纯文科组合在专业的选择上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2、地理+生物+政治
这个两文一理的组合,乍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品,这三个学科都是相对里说比较冷门的学科。
很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文科类专业又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所以对于将来的专业选择上面,这种组合还是有所欠缺的。
3、物理+化学+历史
这个基本上属于王炸组合了。当然如果理科特别好的学霸,是可以选择这个组合的。毕竟从高考选专业看,高考如何选科物理,那么相对应的可报的专业就很多了,而且很多文科类的专业对于历史学科也会有相应的要求,如果物理与历史相结合,那么对于大学可选的专业还是很多的。
但正因为可选择性多,所以基础一般的学生就建议不要选择了,毕竟竞争太激烈,容易碰到的强手也会很多。 蜕变培训网
另外选科尽量一次到位,如果出现中途更换的情况,太浪费考生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不管最后大家选择的是什么组合,记得现在的高考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指望最后的“高考冲刺”了,从高一开始,就得把基础知识掌握夯实,这样才能为选科做更好的准备。
以上就是蜕变培训网整理的新高考怎么选科?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蜕变培训网。江苏新高考选科怎么选?江苏新高考试改革开始实行“3+1+2”模式。每年到了选科的时间段,很多人担心选科搭配不当,会影响平时成绩甚至高考。选科是很重要的事情,有些科目组合很热门,不少学生选考,有些科目组合很不划算,建议大家慎重选择,那么到底该怎么甄别哪些组合才是最好的呢?偏理生:物理+化学+生物:纯理科组合,物理原始赋分,对于物理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物理+生物+地理:搭配理科较为容易的生
新高考怎么选科最佳组合是什么新高考怎么选科,最佳组合是什么,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新高考怎么选科1、参考各大学在浙江或上海的专业招生政策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2018年拟在浙江招生的有1360所高校,选考科目范围涵盖了2.49万个专业(类)。其中一半以上的专业没有设定选考科目,7门选考科目中,选任意3门,都可以报考。在设定了选考科目的1万多个专业(类)
新高考"7选3”怎么选1、高考改革后,学生在高考时除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外,考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选考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在学业考试中加试附加题,计入高考总分。从调查的情况看,7门选考科目,按选择人数(百分比)从多到少排列依次为:化学413人,占83.60%;物理377人,占76.31%;生物370人,占74.89%;政治155人,占
新高考改革,选课怎么选说说作为刚刚选过科的过来人的建议;我是一名山东省的考生,关于选科一路也咨询了好多的生涯方向的专家,先说说我是怎么考虑选科这个事的吧。首先我是考虑了我对每个科目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毕竟从小到大对每个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我不能忽视的,因为这会让我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成绩如果不够好的话会影响到我可以上的学校的档次。兴趣方面,有兴趣的科目会让人更有学习动力
广东省高考赋分规则及细则广东省高考赋分规则及细则如下:1、等级换算对应关系各等级及其所占人数比例、等级分赋分区间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采用赋分制,将每门选考科目的同一类型(物理类/历史类)考生成绩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序,按照公式赋予不同等级分。排序中,根据比例划分不同等级,共A、B、C、D、E5个等级,各等级的人数比例分别约为17%、33%、33
高考怎么选科才最好高考选科最佳组合因人而异,需要考虑个人兴趣、特长、专业覆盖率、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一些推荐的选科组合如下:1、物理+化学+生物:适合想要冲击名校、理工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的考生。2、物理+化学+地理:适合想要冲击名校、理工类专业、医药类专业的考生。3、物理+化学+政治:适合想要进入名校、医学类专业、政法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的考生。4、物理+生物+地
新高考如何选科新高考如何选科如下:高考新政策偏文就选历史,偏理就选物理。新高考改革试行"3+1+2",“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门。在“3+1+2”模式下的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指出了更简便的选择之路。很简单,偏文你
新高考赋分的换算公式图示新高考赋分的换算公式图示如下:其实可以代入R/r=(A-T)/(T-a)这个公式来计算。R代表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之差,r代表原始分与原始分数区间最小值之差;赋分区间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赋分成绩为未知数T。我们来举例进行计算。假设小明的高考政治原始分考了83,B等级原始分数区间为86至72,对应的B等级赋分区间为及85至71,代入上述公式即
2024-05-26 20:33:37
2024-05-28 03:23:42
2024-05-28 02:08:49
2024-05-27 23:57:45
2024-05-27 16:26:15
2024-05-27 05:03:29